找到相关内容2788篇,用时10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智者大师:《法华经玄义》

    (指以听闻佛的教言,悟解四谛之理,断除见思之惑,而入涅盘的出家者。即佛教小乘弟子。译者注)有时幻化成大梵天相(婆罗门和印度教的创造神,以为世界万物,包括人都是他创造的),有时幻化成帝释天相。(居须弥...第二大部分“别释”是第一大部分“通释”的延伸和扩展。除此之外,因《法华玄义》的理论建构由四教义贯穿之,故四教义是衡量每一部分诠释的准绳,最显著的例子就是智对十二因缘境和四谛境的描述。对这两类真理范畴...

    智者大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15976958.html
  • 问:什么是十种得戒缘?

    于小乘有部,得具足戒之缘有十种。即:(一)自然得,自然发得具足戒之意。指佛与缘觉发尽智时,无师自然得具足戒,不通于余人。(二)见谛得,又作见道得。入见道观四谛理时所得。即世尊成道之初,度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时,彼等闻四谛之理而自得戒。(三)善来得,佛见耶舍之机已熟,称之善来比丘,彼乃即座得戒;是唯佛独善之。(四)自誓得,自坚誓而得戒。如大迦叶信受佛为大师,自誓言而得戒;唯大迦叶能,不通于余人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123278042.html
  • 论天台宗的修学次第

    实为一体。因境智之组合而形成新的五个种类的智慧,并直接以智所显之境为名,使四教各智与各境的一体关系更清晰明朗化。例如,生灭四谛境必是由生灭四谛智所显,才是相应。由此三藏七智就可总括为生灭四谛智了。由于...与法身相即。智者强调三道之所以与三德不异,乃在于三道具足成佛之因,而三德则是成佛之果。有因才有果,果从因来,故因果相即一体。是名上上智观十二因缘得佛菩提。2  2.对四种四谛境明智。智顗强调,佛所说的...

    沈海燕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332556864.html
  • 《譬喻师》的源流

    ,也是较突出的譬喻经典之一。   譬喻师的学说,也是以四谛为中心组织的,但对四谛的解释却与众不同。例如苦谛,婆娑师认为是五蕴,分别论者以为是有漏八苦,而譬喻师则认定是业惑。灭谛,婆娑师认为是择灭,分别论者以为是爱尽,而譬喻师则认定是业惑尽。道谛,婆娑师认为是学无学法,分别论者以为是八正道,而譬喻师则认定是止观。可见譬喻师所讲的四谛是有重点的,其源来自《法句经》,因为《法句经》所讲的四谛也是有重点...

    蔡惠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84054165.html
  • 菩萨为众生说四圣谛

    善法,佛说一切助遗善法,皆摄在四谛中。助道善法因缘故,分别有三宝。众生不信三宝,不得离六道生死。然四圣谛中,以四圣谛体故灭?为用智故灭?若以苦谛得道,一切众生、牛羊等亦应得道,若用苦智得道,离苦则无智,离苦智则不名为苦谛,但名为苦。苦谛、苦智和合故生,不得言但以苦灭,但以智灭,乃至道谛亦如是。  佛说四谛平等即是灭,不用苦谛灭乃至道谛灭,何以故?是苦等四法,皆从因缘生,虚诳不实,无有自性故,不名为实...

    智 铭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3367263.html
  • 台湾李志夫先生为重庆佛学院学僧做精彩演讲

    之应用,一是因缘法,指无所不在,无所不是,自然法而,为宇宙律则;二是三法印,即从因缘法归趣到友情众生;三是四谛法,为世法与出世法的基本方法。随后,李志夫先生从神话、文学、哲学和佛法等四个层次,以及《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佛学院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10/0827165861.html
  • 北京师范大学国学社一行参访柏林禅寺

    佛法的体会,对佛教信仰的三个层面,生命的三个层次,以及佛教的天堂观、四谛、十二因缘、七佛通戒等内容,作了详细的阐述。法师的演讲深入浅出,充满了哲理,大家感到欢喜无比。 ...

    【佚名】

    |参访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7/04/0926599007.html
  • 澳大利亚佛教

    1989年澳大利亚有佛教徒3.5万人,其中81%是亚洲裔,为中国、日本、新加坡、柬埔寨等国的移民。他们在墨尔本、悉尼、南威尔士都建立了佛教协会,并共同组织了澳洲佛教协会,以推进弘扬佛教的工作。上述协会每月举行两次集会,研究讨论三界、四谛、缘起、业、转世等佛教基本教义及佛教伦理。这些佛教协会早期活动是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,流落到澳洲的印度支那难民服务,从精神、物质上帮助他们。自80年代中期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223843537.html
  • 济群法师答:六度的建立有什么依据吗?

    济群法师答:   佛教法门的设定,确实是有根据的。六度,属于菩萨道的修行内容,通过这些修行成就佛陀的悲智两大品质。因为成佛并非成就外在的什么,而是慈悲和智慧的圆满成就。   六度中的前五度,主要是成就福德,而第六度则侧重于成就智慧。当然,这并不是绝对的,其中也有一些交叉的内容。所以,六度法门的设定是有依据的。除此而外,佛教中还有四谛、三十七道品、三无漏学等修学内容。对于不同众生,佛陀设定了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六度的建立有什么依据吗?|济群法师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5/10091977898.html
  • 天台宗对佛法的判摄

    主要有苦、集、灭、道四谛、十二因缘等小乘教法。譬如太阳照到幽谷。四阿含经就是《中阿含》、《杂阿含》、《长阿含》、《增一阿含》,一共说了十二年时间。第三方等时。众机普被曰方,四教并谈曰等。佛看到罗汉、辟支佛,对于四谛,十二因缘教法,都能领悟。也能够依教修行,断了见、思烦恼之惑,得证偏真涅槃之乐。他们以得小为足,不肯再去上求佛道,下度众生。不肯从空出假,涉俗利生。沉滞到化城之中,不肯再求进步。所以再说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3850650.html